大家應該都有聽過生活預備金 或 緊急預備金, 但這兩個預備金的概念還是有些許不同. 實際操作上二擇一, 或是可以的話, 兩者都準備也就更好了.
Zero Balance (完全分配)
在討論準備金之前, 這裡先介紹一個概念: Zero Balance (完全分配), 也就是將每個月收入的每一塊錢都分配/給予不同的任務或目的. 這樣分配下來, 很容易可以計算出每個月的儲蓄率是多少, 設定好儲蓄率之後, 收入增加的時候 (例如過年紅包, 年終獎金, 績效獎金, 加薪..等), 存下來的錢也多, 收入持平的時候, 也能夠持續將資金投入儲蓄/投資帳戶.
將收入完全分配, 創造或賺得的每一塊錢被賦予不同的任務, 有負責家庭溫飽的 (伙食費用), 有讓我們可以在城市/國家間移動的 (交通費用), 有的則是讓我們身心健康的 (娛樂 or 交際費用), 而最重要也是我們最關心的部分, 就是幫我們創造收益, 增加資產的那一塊錢. 分配在儲蓄投資這個項目的每一塊錢, 就是要幫我們去賺取更多的錢子錢孫回來, 增加資產就是這些錢的任務與責任.
緊急預備金 & 生活預備金
再來談談緊急預備金和生活預備金. 緊急預備金, 顧名思義就是在緊急事件時所使用的一筆三萬~五萬的預備金, 在我們將收入作完整的分配之後, 手邊須留的現金就不會(不用)太多, 如果臨時需要一筆資金, 例如車子大修或冷氣故障, 就可以從這個帳戶支應臨時大筆的開銷, 萬一, 金額不夠支應, 至少也可以用來墊檔, 讓我們有較多的時間去籌措足額的資金. 這個帳戶需要比較高的流動性以因應不時之需, 賺取利息就不會是這個帳戶的主要目的, 短天期或分批的定存可能是比較好的處理方式.
生活預備金則是比較大筆的預備金, 當我們自願或被迫從職場上離開造成了收入臨時中斷, 這個生活預備金就可以用來支應這段時間的生活開支. 一般建議以三到六個月的收入金額做為生活預備金. 這裡是以每月平均收入金額, 而不是支出金額做為計算生活預備金的基礎, 而且, 最好是也有將每月的收入作完整的分配 (Zero Balance), 好處是, 當收入中斷時, 我們還是可以從這個準備金持續地投入儲蓄/投資帳戶, 不因收入暫時中斷而影響資產累積. 假若中斷的時間可能會超過準備金可以支應的時間長度, 暫時停止投入儲蓄/投資帳戶, 就可以拉長我們運用生活預備金的時間, 從原本三個月拉長到四個月或更久, 而不需要擔心影響生活品質, 甚至動用到儲蓄/投資帳戶 (吃老本). 生活預備金的流動性是可以比較低的, 可以考慮分批, 長天期的定存或是短天期的儲蓄險的方式, 基本上, 賺取利息, 累積資產也不應該是這個帳戶的主要目的.